体制内晋升的逻辑
对于晋升这个问题的看法,人是容易走极端的。
要么欲得而不能、抓狂到疯;要么鄙夷至极、一谈就切嘴。
这就好比前男友和前女友,当初追求热恋的时候,感觉天下都是咱俩的;等到时过境迁,一想起来就恶心的哆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但晋升这东西,确实是体制内的一座小山头,绕也绕不过去。
因为,体制内除了晋升,真的是啥变量也没了。
下面,让我们站在老张的视角,先来环顾一下体制内的环境吧。
首先,老张的收入是固定的。
作为一个一线市直副调,老张的收入是有保证的。虽然和企业高官不能比,但和芸芸众生相较,可谓旱涝保收的“中高收入”群体。
当然,老张的收入是如此的恒定,以至于他无论是拼搏奋进、撒泼打浑,还是在单位里裸奔一圈,甚至将一杯水倒在厅长的头上。
月头,一笔雷打不动的工资还是照旧打入他的银行卡,这精准,叫人感叹。
如果体制内有什么比钢铁还要坚定的东西的话,那就是工资发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老张的工作也是固定的。
有人说,工作怎么会是固定的呢?有那么多临时的、紧急的、周期性的工作,总有起伏调整吧。
这时候,你忘了他是谁了,他可是老张啊~
你忙归你忙、明月照山岗;
你急归你急、清风吹发丝。
老张的心态,就和他的收入一样,稳得一逼。
从每天到单位的时间,喝水的杯数,隐身的时长,说话的总量,到撸头发的次数、上厕所的频数、抽烟的根数,都如此的恒定。
地球是不是自转和老张有什么关系?
局里的工作忙不忙和老张又有什么关系?
老张,不过是一届NPC,当领导问他的时候,他便会以某个固定的姿势和口吻,说出某些固定的答案。
我从老张身上觉悟到:NPC,实乃体制内的最高境界。
作为玩家,你会疯狂的升级打怪,也会被其他玩家PK对砍,发急的时候甚至还会冲动地怒砸屏幕。
但你见过谁揪着NPC不放的么?
哈哈,不可能吧。
所以,谁能在体制内活成NPC,谁就是真正的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点扯远了,让我们回到焦点。
最后,对老张来说,体制内唯一还有的一个变量,就是晋升了。
即使稳如老张,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能够晋升。
虽已身为四调,前路却还有四、三、二、一,在老张余下的10年光景里,此乃最大的变数。
最优情况下,按照两年、三年、三年的最短时限规定,八年可荣登一调,至此老张烽火台封神,此生圆满落幕。
最差情况下,十年时光空耗而止步于四调,退休工资最起码少一千好几,职业生涯抱憾而归。
所以,这里插一句,正因为上述情况的存在,决定了老张的最高策略必定是“微笑满面、亲和长者、斗而不破”。
贵为老张,也要在这最后的战斗中,不断地求取平衡,诠释边混日子边要晋升的最高境界。
记住:晋升,是体制内唯一的变量口,是体制对所有人唯一的掣肘,是体制生态链和现状的基石。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我才不想晋升呢”就可以涵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当然,别指望我安利什么晋升的十大秘籍,或者“掌握这三个技巧,升职不再遥远”等内容。
这是成功学,是我向来最为不屑的东西。
我只会静静地讲述一个现象、一些真实的故事,然后各自品读吧。
我的副处长大董35+入仕,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体制内35岁属于标准的年轻干部)。
他的仕途之路如此之标准,可以作为晋升的高端范本。
过程非常简单,一言即可蔽之:
24岁名校研究生毕业上岸直接考入省厅,1年试用,3年自动升副科,3年自动升正科,时年31岁。
之后要注意,正科升副处是不可能自动的。对大董来说,这一关对他可谓是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他用了五年(最低年限也得3年)。
于是,大董成为了35+的副处长。
出场手起刀落、干净利落。
大董之后的道路我可以再预测下,比如,40岁以内有没有希望扶正?
这决定了他还有没有希望在50岁以内当到二巡或副厅。(很难)
如果按这个路数,那么他的上限是一巡或正厅(可能性极低)
当然,尽管大董的仕途之路已经非常顺利,然其最大的概率,还是以一名正处长的身份退休。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我尽量客观(厚着脸皮)的将自己和副处长大董做了一下比较。
我发现,除了“出身”不够“华贵”以外,其他文字、语言、智慧、钻营、洞见等各方面,超越大董是没有问题的。
但“出身”,恰恰就是体制内晋升的第一个硬伤。
众所周知,我是窗口出身。
我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在柜台上输老百姓的身份证、然后打出白花花的单子。
第一天起就面对群众劈头盖脸的质问:你一个小年轻你坐在这里你懂个屁!?谁说我不能办?你昏头了,你好好去问问你们领导!
直到十年后,我终于努力变成了群众口中的窗口“领导”,我一本正经的对着那位群众:
“我不懂?那么你来办?你来打单子,打完你自己到柜台里取钱。全部搬走,好不好!?”
“阿叔啊,你来办事,我也想给你办好的。我希望你顺顺利利,开心走人,对不对。但是你不符合条件,怎么?我抢一笔钱给你,好不好。然后我明天下岗,天天到你家门口来堵你,行不行?”
“将心比心,留个电话,以后有啥不懂的。我第一时间教你,你放心,该有的政策,绝对不让你吃亏,怎么样?”
(胡萝卜大棒法,没啥可说的)
我的前十年就是这么过的,我在一线窗口每天和群众“吵架”八小时;之后,我又在基层单位的办公室,每天为了这小单位的吃喝拉撒想破头。
我终于当到了所谓的“领导”,一个副科。
我是整个单位年纪最小的员工。所以,这个副科是如此的宝贵,20多个30+、甚至40+、50+的员工一辈子望眼欲穿。
我感叹,我的领导是觉得我多么的优秀,他多么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是求取了多少上级的支持,才得以把我提成了科级单位的副职。
太难了,基层。。。
在这十年间,我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打造成为最为奋进的优秀干部代表。
我拿到过省级青年岗位能手,拿到过某部委颁发的模范人物。
我写文章、我做ppt、我陪吃喝;我迎检,我开会、我搞活动;我完成领导一切的交办任务,不光完成,还要让他耳目一新、特别感动。
(为此我曾写过一篇为什么领导不喜欢提拔老实人,知乎2万多赞,一群人喷我不懂。其实我就是在说晋升的逻辑。基层晋升,哪个不是从血路里杀出来的?)
那时候没有八项规定,我排好饭局,陪领导吃饭喝酒结账,十点散场陪去唱K泡脚,凌晨还要再安排吃顿夜宵,两点回到宾馆,五小时后继续陪吃早餐,组织参观调研,下午还要陪来访领导看马戏!
末了大领导说一句:小李这同志不错。
就这么一句话啊~就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当有朋友告诉我说,进体制半年不到已经想通了的时候。
我说,我写文章是写文章,本质上属于剧透。但每个人的人生,却还得按自己的来。
新人三到五年内不要谈想不想通的问题。这和我经常提到的佛系是两码事。
我在所有咨询中都告诉特别是新人朋友们,不要跑上来就认为,“你说得真有道理,我要和你一样”。
至少三到五年,认认真真地去经历(学),把所有套路,所有事件,所有关系,所有斗争都亲力了、都努力了、都尽力了。
然后你才会摸到一些东西的窍门和天花板。你才会有感悟和觉悟。
然后,你再来说,技官,我看穿了,我顿悟了。
那么,我才会告诉你,朋友,没啥大不了的,咱俩一样,让我们咖啡馆相聚,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我从未否认过我们副处长的优秀。
我写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当我们用同样的努力和优秀来经营仕途的时候,当我们同样竭尽全力的时候。
结果却大不相同。
身在基层的话,几乎就可以不用谈仕途了。
十年,我发光发热,燃烧到最大限度之后,遇到了一些情况。不仅失去晋升正职(正科)的可能性,还从副职的岗位上掉了下来。(机构撤裁等原因)
我用尽最后一丝关系调入省厅,成为省厅最小最底层的人员。(到省厅那年,我居然还算是省厅年龄最小的人,真特么活见鬼了)
那一年,与我几乎同龄的大董,正熬过了正科的任职年限,即将登上副处长的位子。
我可以自嘲得说,当我第一次听说科员3年后可以自动晋升副科的时候,我几乎是崩溃了。
前十年,我一边努力地要出人头地,要仕官天下;一边,我也听够了老员工们的抱怨,那种几十年科员、终身科员的沉重哀叹。
不到那一天,你模范不来。
当然,人事局也“沉痛”的说,你们是科级单位,没有职数了,就一正二副(一正科两副科),其他只能科员。
各级领导“沉痛”的说,我们努力过了,经常为你们奔走,但是职数控制是很严的,真的没办法、请理解。
请理解!?
今天,你告诉我省厅那几百号人,3年自动晋升副科,3年自动晋升正科?环顾四周,我这个副科简直就是个奇葩。
同事们用关怀弱智的眼神看着我,关切地说,怎么十年才副科啊,耽误了耽误了~
耽误了?
如果人生是一场转进回升的赛道的话,那么我的转变就是在那一天吧。
人生,不带这么玩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当然,这些往事已于我随风了。今天我们是谈晋升,并将渐渐接近晋升逻辑的核心部分。
首先,毋庸置疑,通过我刚才的故事,宏观概念上的晋升主要取决于平台,这是最具决定性的。
我经常去部委开会,部里跑出来一个跟在领导后面、唯唯诺诺、话也说不利索的家伙。
居然是个调研员。
如果以职级作为比较标准的话,那么绝大多数人在部委面前都输惨了。
部级可巡视级退休;省级可调研员退休;地市可主任科员退休;县以下么,就不说了。
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很多朋友问我,我在镇里的某个部门,如果写材料的话会不会有前途。
怎么说呢,写材料是可以给你加5分,但你的基础分是30分,别人是90分,你加5分有用吗?
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对吧。
其次,抛去绝对的职级,很明显,晋升就是一个竞争性脱颖而出的过程。
这个逻辑我好好再给大家解释一下。
比如说,我在一个30人的科级单位里,干到了副职,说明我pk掉了至少27个人。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基层小单位的某领导,你不要瞧不起。
这家伙只是平台差了点,背后的本事还是有的。
当然,那些百人以上基层单位里的领导,绝对是百里挑一了。
再插一句,你看那些部队转业的师长团长,如果是空军炮兵之类的,那不稀奇。
如果是纯陆军出来的,那可不得了,绝对都是人精啊啊啊~
同理,我的副处长大董,他虽然仅仅花了七年就做到了正科。
但那个正科,实质上“一文不值”。(从竞争角度来看)
他真正意义的首次晋升,其实是当上这个副处长。
他的这次提升,和我那年的提升,实质是同一个内涵:就是在残酷的竞争pk中首次脱颖而出。
所以,他也很优秀,一点也不差。他也一定经历过我所经历的部分过程,这些我都能够理解。
只不过,他的平台高,所以,他成功一次,就是副处;而我成功一次,只有副科;我得再成功两次,才能达到他的位置。
所以,从内涵来说,我们都是属于同一个当量的人,就是都在本单位奋进并成功了一次的人。
这样的人,自然会有自己看待问题的逻辑,自会有工作和处事的方法,自会有逢迎领导的独特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这里为止,我讲述了晋升的第一第二层逻辑,即平台作用和海选式竞争。
随后是第三层逻辑:扶正的逻辑。
很简单的道理,不管在什么单位,大概率你的第一个职位是副职,如果再往上才是正职。
如果说副职竞争是海选的话,那么正职竞争就是定向选拔。
因为副职对应正职的人数一般是2:1或3:1。你想想你们科或你们中心是不是一正一副或一正两副。
定向选拔的竞争方式和难度,与海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会看到,当上了副职之后,只要不要混得太差或年龄过大,大概率总能冲击一把正职。
所以,同样升职,内涵并不相同。
从副科到正科、从副处到正处、从副厅到正厅,这个叫升级。
从科员到副科,从正科到副处,从正处到副厅,这个叫跨层。
层级层级,层和级是不一样的。管理权限也会上移一个档次。
比如,正科往往是处级单位自己管,副处就得上级组织部管了。
所以,跨层,就好像人生跨越阶层一样,是非常难得的。任何职位的人,要跨越阶层,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脱一层皮。(假设没有关系,只靠自己的话)
所以,可能出乎你意料的结论是,升副职很可能更难。
而其中,每个人面临的最大难关,就是第一个跨层:从海量的平头百姓里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副职(副科长或副主任、副所长)
而跨过第一层之后,下一次升职就只需要两选一或三选一的升级就行了。有时候,还可以跨单位升级。(一般平头百姓很少能够跨单位提拔,而当了小领导之后,机会反而变多了)
总而言之,难度大幅下降。
所以,你常常会看到有些领导,经历一次提拔之后,怎么没过几年又提拔了。而普通人却一级也提拔不了。
原因就在这里。(当然也要看运气,如果正职太年轻,也可能堵死。别忘了我们是在总体玄学的环境下讨论问题)
记住,跨层对任何干部都更为重要。
那么假如一个人跨层从科员提为副科,然后不久之后又提为了正科。
那么接下来,他就将进入下一个新的海选轮回。
——这一次,要想办法在一大群科长、主任中,再次脱颖而出,才能当上副局长(副处)。
跨层、升级、跨层、升级,仕途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之中。
请问,人这一辈子,能经得起几个这样的海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运势的逻辑
当我来到省厅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天地开阔、可以一展拳脚的那种感觉。
相反,倍感冷漠。
我仔细反思了一下,究竟是省厅自带冷漠光环,还是因为我置换了单位而陷入了冷漠?
结论是,都有。但我认为自己的原因更大。
关键是我的激情没有了。
如果我把原生单位比作自己的娘家,把我最早的老领导比作工作的父母,那么离家出走之后,家的感觉就再也没有了。更何况,我长大了,变得是故、变得圆滑、变得斤斤计较、变得算计是非。
这一切,都是事实,都要承认。
这种情况下,除非还有一个强大的动力再驱使着我愿意从底层再次干起,再次过五关斩六将,再次脱颖而出,不然,大概率也就如此了。
而我发现,大董却不同。
他就像当年的、被提拔为副科的那个我,一门心思要表现得更好,要随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要在这省厅中达到正处及更高的高度。(当然,他也有这个资本)
于是,我终于觉悟到,人的激情,确实是有限的。你把第一次给了他,然后和他白头到老,确实是更加完美一点。
虽然第二次也不是不能过,可能也过得很好,但第一次的那种感觉总归是没有了。
我已经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而大董却还没有。
如果,大董,能够始终在那种向上的光环中前进,那么他就会保持那种优秀干部的运势,他的仕途之路,就会更加光明一些。
当然,被pua、被画大饼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跳在了圈外冷冷地看待着大董在其中挣扎、表现,努力做成一个精英地副处长。
而大董,想必也冷冷地看着我:一个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仕官前途的人。
这种仕官的运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当然可以逆势而上,但难度也就加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于,我关于升职的逻辑快要进入尾声了。
最后一点,就是“跟人”、“跟对人”
为什么要跟人呢?
因为基于我以上的论述,你会发现,纵然如大董那般,始终保持着激情、运势,没有打断的、没有空耗的、努力的向上攀登。
他能实现一到两次的升职、实现一次的跨层已经很不错了。
正常人的一生,两次跨层可谓是极限操作了。
比如,一个县级局出身的人,先当副科长、再当副局长,差不多到头了。
同理,一个厅局出身的人,先当副处长、再当副厅长。这都已经是人中翘楚了。
当然,我没把扶正的过程包含其中,现实中,卡在扶正道路上的人也多了去了。
所以,在这玄学的晋升道路中,唯有的一条靠谱而又顺利的路:就是你成为某个领导的人,而这个人,正好能够大开绿灯、一路向前。
于是,你也得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跟着自家领导开辟的路走,你才有可能跨上一、二、乃至第三个层级,才真正谈得上“从政”了。
所以,绝大部分你所见到的大领导,背后总有那么一个两个的大贵人。高处不胜寒,一个赤裸裸的人,是绝无可能独自杀上三层高台的。
也因此,如果你接触了正处和厅级及以上领导,你就会发现他们一直在“寻人”,寻找那些真正的贵人,那些能够一飞冲天的人,他们,要想办法成为他的人。
如果做不到,那差不多仕途也就止步于此了;如果得道高助,说不定还能往再更高的地方拓展。到了这个层面,仕途也就和什么业务业绩关联不大了。
基本上,我也就只能讲到这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升是一门玄学,我所能阐述的,只是我个人见解中的一些规律。千万不要拿现实中的各种例子来套。
二十年升不了一级的人多如牛毛,而一两年就频频调升的人也大有人在。
有规律吗?变量太多、领导太难以捉摸、关系太过隐晦、运气太重要,没有规律。
所以,只能是玄学。
而在这不确定之中,唯一能够确定的东西,只有你的心。只有你看过了那一切,理解了那一切,想通了那一切,真正割舍了那一切。
你才能从那间漆黑的屋子里,摸索到出去的门。打开门,走出房间,你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