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考试的应试诀窍和答题技巧(2)
来源:未知 作者:公文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7-04-26 17:11
点击:次
1、 辨析题。
事实上,辨析题是一种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题型。因为在命题时,该题究竟是对是错 ,命题者已经制定了清楚的答案,考生在对该问题作出判断时别无选择,作出判断后进行分析时余地不大。
辨析题失分的原因
首先,不了解公选考试辨析题和学历考试辨析题在内容和答题要求上的差别。答学历考试的辨析题 ,通常只要辨别正确,分析恰当,基本可以满分 ,答题的层次性
要求不明显。而公选考试的辨析题 ,既要辨别分析到位,又要答出三至四个层次来。不知道这个要求,就可能答不出自己本来也会的内容,自然就丢分。
其次,缺少干部考试经验。不管是学历考试,还是干部考试,辨析题都应先作出是否正确的判断辨别,这在给分标准中占1分。有的考生缺少考试经验 ,不知道先做辨别,上来就答为什么对或错,结果损失非常宝贵的1分。
第三,不会根据辨析题的不同类型和内容要求,进行辩证分析、正反分析、双向分析。如辨析“精简机构是政府改革的关键”。有的考生在作出判断后,要么只答“精简机构是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并不是政府改革的关键,题目中“政府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却没有答;有的考生只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怎么改革?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关键”。答题中却没有指出题目中“精简机构为什么不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关键”。正确的答法是将上述两种回答结合起来。
第四,不知道对辨析题中正确的前提也要给予适当的分析。有一类辨析题属于“前提结论型”,这种辨析题的前提一般是正确的,但由此前提推出来的结论却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如下述辨析题:“行政执行要求忠实于决策。因此 ,贯彻决策不能走样,要句句照办”。有的考生一看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就习惯地直接指出执行决策要从实际出发,要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句句照办,教条执行 ,但对“行政执行要求忠实于决策”这个正确的前提只字不提。这样少了一个答题层次,就少答了1分。
辨析题的答题艺术
一般说来,辨析题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常见题型,拿到及格分没有问题。但领导干部公选不是过关考试,而是只要前几名的择优考试。要想在严酷的竞争现实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借鉴细节管理的方法,把辨析题应该答的每个步骤、每个层次都答出来,才能拿到 80%左右的辨析题分。答好公选辨析题,要注意以下要求:
首先 ,层次要清楚 ,并且不少于 3个层次。层次清楚不只是辨析的内容有明显的逻辑层次,而是要用序数词清晰地标明三个层次。如下面的辨析题 :“公务员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正确答法是:(1)该说法错误。 (2)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初期,依据的是1993年1月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所以,早期的公务员管理中,公务员的职务可以实行聘任制。(3)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 ,《公务员法》规定,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取消了公务员职务实行聘任制的规定。因此 ,这种说法虽然符合公务员制度早期的实际情况,但现在却是错误的。
其次,一定要先作出“该说法、观点错误或正确”的定性判断。这是辨析题答案的一个层次,也是规定的答题要求,哪怕只是写了“对”或“错”一个字,也能拿到这1分;反之,不仅拿不到这1分,有时还会因为没有先作辨析而对整题扣分。
第三,根据辨析题的不同类型,在辨别之后酌情进行辩证分析、正反分析、双向分析。如对于辨析题“在我国经济活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 ‘裁判员’的统一”,回答时不仅要指出政府不应该怎样,还要指出政府应该怎样。该题答题要求是:(1)错。(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政府的这种双重角色在当时虽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中的“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担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4)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明晰产权关系,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分,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四,对辨析题中正确的部分也要作为一个答题层次简要阐述。与一般学历考试不同,公选辨析题属于领导科学和行政 管理内容时,经常用“前提结论型”。虽然辨析的主体部分是结论部分,但不论对错,都要把正确的前提再强调一下。如辨析题“前人曾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那么,作为领导者,在领导工作实践中要注意提高非强制性影响力。”正确的答题要求是:(1)这一观点正确。(2)题中引文的意思是:凭借武力或暴力让别人服从,并不是别人心里真正愿意服从,而是因为力不从心不得不服从;通过“德治”去感化别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地尊重与服从。这是我国古代正确的领导思想,是重视领导者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反映。(3)领导干部在领导实践中,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重视以德治国,注意品行修养,培养良好人格,发挥领导者的非强制性影响力的作用。
第五,慎作“不完全正确”的判断。在公选考试中的确有“不完全正确”这种类型,但实际上很少出现,即使题干前后两部分中有一部分正确,也要把该题判断为错误。原因在于一些管理类的知识或观点,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会觉得都有道理,为了在评改试卷时减少不确定性,命题时一般很少出“不完全正确”的辨析题。如“非
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对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核,则是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尽管后半部分正确,仍要把该题视作错误。
此外,考生还要善于运用模糊答题法。干部考试辨析题的评分规则往往规定“辨析错误的本题给0分”。即一道辨析题通常满分5分,一旦辨别错误,不管后面分析阐述如何,一律是0分。也就是说,辨析对了未必满分,但辨析错了一定扣完所有分。考生如能正确辨别自不必说,如果对某题确实没把握辨别,就要利用该规则,不去指出对错,有意丢掉这个层次的那1分,只按自己对该题的倾向性判断去作适当阐述。在这种情况下,阅卷者遵循慎给 0分的原则,一般会酌情给分,考生可避免该小题完全失分。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