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读后感:《毛泽东选集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书报告

来源:未知 作者:公文网编辑 更新时间:2020-10-12 10:14 点击:

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世界应该成为改造世界的基础,亦即是说,我们所有的认识世界的结果都要落实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上来;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认知都应该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其归宿的。既然如此,如若我们的认知不能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甚至是会阻碍现实问题的解决,那么这种认知就应该出了问题。这一点,放在文艺创造上也是一样的。如若我们的文艺创造,不能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作用,那么这些文艺创造便是无效的创造,便是没有价值的创造。

 

既然要使文艺创造有利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那就不仅需要使文艺创造符合实际,还要使其高于实际以达到艺术的高度。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是其基础,艺术是其发展的结果。不能只有发展而没有基础,也不能只有基础而没有发展。

 

毛爷爷在此讲话中说到: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我们自己则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这种事只会发生在电影中。这句话,其实还有半句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为何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们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在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集中发生那么多巧合的事情。那为何其又会在文艺作品之一的电影中广泛的存在呢?因为其需要将很多巧合的事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以增加其戏剧性,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反思和惊醒,从而最终引导人们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

 

如果我们要创造一个悲惨的形象,那我们不可能随便找出一个来进行描写,而是要找一些在很多人中都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将其有机的整合进此人物的生命遭遇中,以增加其戏剧性。就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一个人,创业失败是可能的,创业失败之后妻子离去也是可能的,创业失败资产被冻结亦是可能的,没有了钱被房东扫地出门还是可能的,被逼急了去卖血亦也是可能的,身边还有一个少不经事的孩子亦还是可能的,在绝路之际遇到一个重生的希望亦为可能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存在许多有待克服的困难也是可能的,最终冲破重重阻碍赢得成功还是可能的。

 

这样的事,如若只是单独的拿出来描写,那么观影者也就会觉得其也不过如此。可如若将其整合起来,统一阐述,那么大家也许就会被这种“困而不弃”的精神所感染,从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反思,并突然警醒到,在自己的生命中,其实也有发生这种巧合的可能,为何防止这一切今后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不如趁现在便未雨绸缪。然后我们会发现,《当幸福来敲门》成为了经典,很多人也从中找到了力量,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文艺作品,算不算得上成功?算不算得上有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为何其成功了,为何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为它扎根于实际,又有了艺术的发展;因为其不仅有艺术性,还对观影者的生命产生了有效的影响。那我们在进行艺术创造时,也应该采取这种方式。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