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观后感:对《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百年潮·中国梦》的学习

来源:未知 作者:刘文卿 更新时间:2020-10-12 10:12 点击:

“伟大的工程”依然在路上

 

——对《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百年潮·中国梦》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学习十九大报告时,我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思想建设视为“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论断简洁明确,但我此前一直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阅读《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后,我梳理了我们党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的历史脉络,结合新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何我们在今天依然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并将其视为党的基础性建设。

 

从北伐战争到夺取政权的历史是由一次次浴血奋斗的战争串联起来的,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同样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在危机中诞生、在动荡中成长,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百万雄师。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次磨难险阻,在挫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革命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最终发展为具有执政能力的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党的建设除党务工作外,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与制度建设等方面, 在党的九十年理论建设历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党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进行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我们必须建设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与新型的人民军队。1929年底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解决了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以及建设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决议》指出:“[……]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当时,不管是工人出身的党员,还是非工人家庭出身的党员,都能够为党的事业奋斗,正是因为党坚持了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与此同时,党自身的建设工作也持续推进发展。在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善于把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1939年,毛泽东又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把这一艰巨任务形容为一项“伟大的工程”。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主要内容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创造,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展整风运动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开始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来。这一时期党也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些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查阅其他资料,我又了解到召开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的中共七大把纪律作为党的组织基础写入了总纲,可见在十四年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坚持革命斗争与自身建设,因而更加着力强调党纪的极端重要性。

 

《百年潮·中国梦》讲述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论述了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以及中国精神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继承和发扬,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人精神家园不竭的源泉。当前,世界局势、国内形势与党内情况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的党依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存在着“四大危险”,因此在党的建设方面还有许多新的课题要思考解决。毛泽东主席当年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称为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建设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因此,对于加强党的的建设,我们依然要保持高度重视。其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使我们的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最终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