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2020年工作情况及2021年工作计划(3)
(一)慎终如始,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各项措施,加强跨境司机、中高风险地区来坪人员等重点人员、冷链冻库、农贸市场等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的精准防控,全面筑牢社区小区最后一道防线,坚决遏制疫情反弹。同时,从抗疫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承载功能更强、发展质量更高的城市街道。一是加快拓展城市发展优质空间。加快推动重点征收拆迁任务,为地铁建设、重点道路改造提升等重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助力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提速推进,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二是对标一流推进国际化街区示范点建设。紧扣我市、我区全面扩大开放战略,完善创新广场片区、“XX国际人才街区”的“软硬件”配套建设。扩大多语言标识、服务指南标识覆盖面,丰富建筑国际化风格元素,辅以特色景观小品点缀,提升街区功能品质。建设运营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为境外人士提供办事指引、移居适应、职场学习等优质服务。举办“文化沙龙”等开放交流活动,吸纳外籍居民参与居民议事会、民意恳谈会等社区议事活动,促进中外居民邻里和睦、共融互动。
(三)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推进网格管理服务科学化。探索“基础网格+专业网格”“网格员+楼栋长”模式,发挥网格员“社区事务官”作用,推动民政、综治、计生、应急等领域管理服务功能下沉基层、贴近群众,实现民生诉求“快响应”、精准服务“零距离”。二是推进社区综合整治精细化。深化社区综合治理“一支队伍”改革,发挥社区党委、社区综合整治队、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合力,形成前期预警研判、中期应对执行、后期复盘总结的工作闭环。三是推进城市顽疾治理智能化。紧扣我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目标,突出科技强安,持续推广实施远程化智能化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深化“坪安第一课”线上平台应用,开展全覆盖式安全教育培训。建设物业小区高空抛物坠物智能监测系统,共同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探索建立广场舞健身活动管理规范、登记备案制度,明确活动时段、区域、规模、音量等管理措施,推行加装公共区域实时噪声监测装置。
(四)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一是探索建立现代化城区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级互助式婴幼儿托育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资助+专业机构运营+群众参与”模式,以家长志愿服务时间置换婴幼儿免费托育服务,打造全市“幼有善育”的典范品牌。二是探索自助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建立“1+4+N”平台(1个街道级智慧化综合养老服务平台、4个社区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站、N个利用公配物业、社区和居民小组服务场所建立的养老服务点),成立老年人自助互助发展会,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通过“街道指导、社工督导、老人参与”的方式,引导辖区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创新打造一站式、跨界融合的民生服务平台。联动政府职能部门、党群组织、社区服务力量、社会组织、公益慈善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站、志愿者队伍等服务资源,建立民生保障个案干预及转介中心,科学评估民生保障个案需求,形成“社区基层—干预中心—专业机构转介”三级干预体系。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力促“两个覆盖”提质增效。一是积极探索商圈楼宇党建新模式。推动商圈楼宇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群服务阵地全覆盖,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三个同步”(企业入驻与党组织组建同步,行政干部与党务干部配备同步,行政管理制度与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同步)。党群服务阵地开辟“党建微家园”“空中学习平台”,搭建“党员联管”载体,因地制宜设置“自助式商务中心”“政务服务直通车”等功能平台,为周边居民、商户、企业等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二是推动落实物业小区党员“亮身份”“双报到”。全面摸排物业小区在职党员信息,将其纳入小区党组织管理,由其所在党组织督促落实“双报到”,灵活试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一到两访三个一”制度(每年回居住地社区报到1次,每季度参与社区接访走访群众1次,每年公开践行1项服务承诺、参加1次志愿服务、结对帮扶1户困难群众),推动小区党员全领域全时段“亮身份”、当好小区“代言人”,强化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