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上的讲话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政策引导,坚持标本兼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至今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市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我市2014年创建成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2015年被评为省级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今年被评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几年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行最严的农药管理制度。采取“政府引导、行业倡议、企业承诺”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实现21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退市工作。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丁硫克百威、毒死蜱、三唑磷等高风险农药的退市,目前,24种高毒高风险农药实行全面退市,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二)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园区、向新型市场主体集中,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率达70%。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生产领域,初步建立“市级抽检、镇级快检、基地自检”为主的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在生产环节每年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2800批次,检测数量居全省前列。保证检测数量的前提下,农残监测参数扩大到58项,兽产品药残监测参数扩大到17项。
(四)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我市是出口蔬菜的生产基地。通过出口示范带动,建立起比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通过 “二个市场一个标准”促进农产品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但由于农业生产的准入门槛低,从事农业的散、小户多,特别是新慈溪人从事蔬菜生产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明显不足,明年又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年,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事关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零容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告知工作,学习桥头经验,在散户集中生产区,实行协管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最后一公里。我们要责无旁贷、全力以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和培训。我局今年印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承诺书,里面明确了禁用农药和兽药,各地要做好宣传和培训,让农民了解禁用农药,与农户特别是新慈溪人签订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承诺书。特别是从今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毒死蜱、三唑磷,要告知其使用后的后果,积极预防农民的犯罪。加强对“清洁田园”的宣传,明确“清洁田园”的责任主体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做到不乱丢农药等包装废弃物、不乱丢地膜、育秧盘等废弃物、不乱丢生活垃圾,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做到不露天焚烧、不乱丢。
二是加强田间巡查抽样。每月、每周抽一定时间,到田间地头看一看、转一转,特别是外来人种植、养殖聚集区,检查他们的是否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是否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安全隐患,在重点人群、重点季节、重点品种、重点地段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抽样,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
三是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工抓手。目前存在私下流转给外地人多、流转后碎片化转租多等现象,局部地区形成田间“小村庄”,脏、乱、差现象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在土地流转时有注重承包经营者的选择,选择文化水平高、年纪轻、素质高的承包者,要严防土地规模流转后碎片化转租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在土地承包协议中明确承包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清洁田园、禁止乱搭建的义务。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