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来源:未知 作者:公文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7-04-07 21:44 点击: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新的探索和机制构建,在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闯新路、求良方、出经验。结合X安实际,我们要在以下六大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实施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和水产良种三大工程,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供应推广体系和种业管理体系,提高水产、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的优良种率。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推进农技队伍改革,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到基地服务的到位率与覆盖率,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围绕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强化农产品认证,促进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对接。加快制订遂川金桔、泰和乌鸡、横江葡萄、峡江杨梅的地方标准,完善生猪生态化养殖标准和蔬菜、鮰鱼等生产标准。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县市区检测中心和农产品主产区、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质检站(点),强化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检验检测,最终推进X安绿色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
3、健全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加强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现有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和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研究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拓展国外市场,扩大农产品自营出口。逐步建立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市场价格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村劳动力管理系统等。
4、加强动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防控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增强重大动植物疫病检验检疫防控能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报告网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和病虫害预警预报,严格报告制度,完善重大动植物突发疫情和病虫害应急处置机制。在这里我特别强调:春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高发时期,各地各部门加强重点区域的水禽和养殖场的免疫工作,特别是种禽场、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密度必须过到100%。
5、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建设。机械化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积极推广中小型农机及其配套机具,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建立农机服务体系,使全市农机综合运用水平稳步提高。
6、加强农村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培养一大批农业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育留得住、住得下的乡土人才。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和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村人才容量。继续开展“政府买单、合同制”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计划。同时,采取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形式,鼓励农林水类和医学、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四)狠抓农村发展基础不放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又是一项脆弱产业,需要坚持不懈地下大气力夯实夯牢各项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生产条件。
一要夯实硬件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全市2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峡江水利枢纽建设的前期工作,增强农业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又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二要夯实生态基础。去年冰雪灾害使很多农业、林业大户“多年致富,一灾返贫”,特别是林业上的重创,说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我们必须保护好山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生态,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力度,把改变耕作方式、栽培方式与调整种植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展适合本地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物和品种,努力补回和再现那些已经失去的生态链条,提高农业抗灾避灾能力。同时,注重从身边做起,眼前做起,深入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大力推进村落绿化、平原绿化、田园绿化。把“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作为城建、村建必须严格遵守的一条铁律。
三要夯实素质基础。新农村离不开新农民,所以农村的移风易俗、革故鼎新非常重要。要大力革除打牌赌博、封建迷信、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和垃圾乱扔、污水乱泼、杂物乱堆等不良卫生习惯。还有就是要认真解决村镇规划建设的杂乱和无序,杜绝耕地和山林的随意侵占、建设的低端和浪费。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代人建几次房,这其中资源消耗和浪费不可小视,再宽裕的家庭、再富集的资源、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而欧洲是一代人建房几代人享用,鲜明对比,值得深思。
最后,我建议,大家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第一,要防止政府包办代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参与度极为重要。第二,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第三,新村庄建设当中要因地制宜,不搞过度建设。第四,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第五,不搞无效益产业。这几条,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力争我市“三农”工作迈入全省先进行列,为X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