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反腐倡廉调研报告(2)
来源:未知 作者:公文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7-04-17 16:12
点击:次
(四)、损害农民群众的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纠正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近年来,全镇一直把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一是建立基层纪检信访网络,拓宽违纪案件线索渠道。我镇建立了由纪委、信访、民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机构,达到了“有机构、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和信访渠道畅通”的“六有一畅通”目标。二是深入开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行风评议工作为平台,通过开展纠风专项工作治理、开通“监督举报热线”三农服务热线等途径,加强了对土地征用、公路“三乱”、企业改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看病难、看病贵”、救济救灾资金、退耕还林补助款发放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我镇对农民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救济救灾资金等均实行了一卡(折)通,有效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农民的教育还重视不够,抓得不紧。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但在调查中普遍反映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还重视不够、抓得不紧。一是在农村缺乏对农民教育的抓手和教育载体,在农村宣传计划生育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载体很多,但农民接受教育的场所有限,对农民的教育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二是忽视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党和政府给农民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基层政府要农民做点公益小事都很难,组织一次村民会议就更难,充分暴露出对农民教育的缺失。三是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只重视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农村经济长久发展的需要还远不成正比。
(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惠农强农的各项具体政策宣传不够,许多农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农民医保、能繁母猪等具体政策和申报程序等方面宣传不够,使群众对乡镇、村干部有一定误解,造成告状和举报的情况时有出现。二是农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跟不上。(二)医疗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通过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三)、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呈多发态势。基层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反映财务管理、救灾款物、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信件多。2016年以来反映村干部的信件X件,其中反映财务方面的信件X件,反映涉及救灾款物的信件X件,反映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方面的X5件。二是反映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较多。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的违反国家政策非法收费,有的擅自低价向农民征收土地,或长期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款。三是作风飘浮,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基层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不体察民情,不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疏远了干群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引起集体上访的群体事件。通过对比分析,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经济建设,轻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系统的安排部署、检查落实和责任追究。没有真正做到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总责的要求。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政治素质较低,法制观念和清廉意识淡薄,存在“与己无关”、“小节无碍”“法不责众”等错误思想。
第二、教育不到位。一是针对性不强。目前,对乡镇、村社干部的廉政教育,通常是制度条规教育多、笼统性要求多,而真正结合干部思想实际需要的少,依然采用过去的教育手段,只是定期把干部召集起来开开会、读读书、看看专题教育片,教育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缺少针对性。二是系统性不强。一些地方对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没有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存在平时随便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干部出了问题抓一抓的现象。三是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工作多,受教育的时间相对少,个别村党支部软弱涣散,较少组织村干部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而且不及时,致使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四是村级干部工资低,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第三、监督不到位。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般号召性多,抓检查落实和监督不够。一是上级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个别乡镇对村级干部的监督管理比较松散。个别县区、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真正没有发挥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过多地参与一些具体工作,由“赶车”人变成了“拉车人”。二是同级监督不到位。个别村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党内监督形同虚设。一些村党支部成员不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监督约束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个别村班子成员往往“利益共享”很难起到监督作用。三是民主监督不到位。一些村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少数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有的村存在群众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情况。
第四、制度不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制度的滞后和缺失,在基层各项涉及财务、惠农政策、农村低保、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具体制度、管理办法跟不上。如农村低保扩面这一项工作,群众意见大,究其原因是绝大多数乡镇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办法,给工作带来不便。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