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在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座谈会议上的发言稿
10月14日,全省执法工作座谈会在德州市齐河县召开,16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XX等七市区作典型发言。这次会议主要是探索进一步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工作具体措施,针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探讨解决对策,研究构建“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执法监测监管新模式。
XX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XX同志发言如下:
2016年9月,XX县作为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原国土执法人员移交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双方均未能正确履职,出现国土监管真空,导致2017年度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XX县先后被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约谈,被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济南局纳入重点监控,土地被限批。惨痛教训让土地监管人员在痛定思痛中深刻反思,也倒逼我们必须以坚强的政治定力重塑执法格局。经过2018年的艰辛执法,我们先后组织10次专项行动,整改复耕2017年度卫片违法图斑266个、517.57亩,占用基本农田图斑211个、604.94亩;拆除复耕2018年度违法图斑38.7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比例由2017年度的31.84%,下降为2018年度的3.55%,2018年底打赢了全省违法违规用地“双限批”攻坚战,YY市土地执法现场会在XX召开。我们探索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科技引领、智慧监管、压实责任、严格奖惩的新路子,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创新为导向,推动“智慧国土”平台建设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如何将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如何变被动监管为主动预警,补齐人工巡查成本高效率低且难以实时监管难题?2019年10月,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投资330万元,委托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到自然资源监管领域,在全县各个网格接入视频监控系统,每个网格安装1座铁塔,配备1080P高分辨率、37倍智能变焦、360度全景式旋转摄像头124处,覆盖半径2.5公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全县1643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每3分钟把监管动态、活动影像全息扫描一遍,自动捕捉地貌变化、砖堆料堆、建筑机械等画面,后台AI智能分析系统自动分析识别出疑似违建信息,并在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弹出告警实时画面,工作人员可以在大屏幕上查看全县任意一处监控画面,大到一栋建筑、小到一个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就连人工巡查难以发现的围墙内违法建设也都无处遁形。
二是创新一套机制。我们紧紧抓住发现、核查、定性、处置四个关键环节,建立起“发现告警→派发《疑似违建现场核查告知书》→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对比土地分类、土地规划、用地审批文件→现场研判定性→指挥中心复核→现场依法依规处置→形成《现场核实处理报告》→归档”全程可视化闭环管理系统,整个流程清晰、快捷、高效,实现了“高空看、智能判、网上管、群众报、地上查”监管机制,实时监控、地动即知。两年来,“智慧国土”累计发出预警信息4500条,核实整改违法占地410起,经验做法被《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刊登推广,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执法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XX召开,我单位被授予“山东省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YY市干事创业先进集体”称号。
二、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强化月度卫星动态监测
一是建立“月度卫星动态监测”平台。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决策部署,2020年12月,我们与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借助“北京系列”遥感卫星和空间信息应用技术,积极探索新一代卫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整合自然资源现状、规划、审批等业务数据,建起执法监察数据库,形成“一张图”、“违法线索”、“卫片执法”、“违法行为”、“综合统计分析”五个模块化管理,率先建成“月度卫星动态监测”平台,实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空间可视化管理。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