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
刘儒德教授主编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深入探讨了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效应及其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涵盖了教学、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共66个心理效应。
书本以独特的视角,将我带入了充满奥秘的心理世界,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趣味盎然的实验以及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眼前。它让我明白,教育绝非仅仅是知识的机械传递,更是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与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引导。
二、心理效应背后的教育哲学
在深入研读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这些心理效应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哲学。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成长体验。这一理念在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超限效应”还是“禁果效应”等心理效应的应用,都离不开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我们才能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坚持情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南风效应”就强调了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温和、体贴的方式去感化学生、启迪学生,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信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最后要坚持自主学习,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书中的“禁果效应”就启示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三、认知后的教学实践反思
读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我深感收获颇丰,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书中所学的心理效应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教学设计上,我会尝试根据“系列位置效应”,将重要的知识点安排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合理运用“扇贝效应”,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初期,给予及时、频繁的反馈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和习惯;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延长奖励的间隔时间,引导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会尝试运用“南风效应”,以温和、关爱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和问题,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的同时,自觉地改正错误。同时,充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对每一位学生都寄予积极的期望,用鼓励和信任的目光陪伴他们成长。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佳作,它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当然,阅读也需要积淀与理解,并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希望我可以在今后“用心教育”时,“巧用心理战四两拨千金”。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