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学期工作总结(3)
来源:未知 作者:公文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7-05-28 15:06
点击:次
2.有效教研促成长
教研组建设是学科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我们向各教研组提出了关注课堂,结合关于生态课堂的龙头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教研组活动规范有序。各教研组本学期都能以“生态课堂构建”为主要内容,加强共同协作与探讨,认真落实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着力打造教研组建设,以聚焦教研组内部管理和集体备课,促进群体专业化水平。本学期进一步推进《青华镇第三小学小班化细节优化策略》,着重在学生自学、课堂分项目观察、课时分配(30+10)、教研组研训主题方面突破,严格执行生态课堂学成导航推进日程安排表。以前置性作业与小组合作为突破口,探索生态课堂模式,初步形成生态课堂特征内容。本学期各教研组围绕校本研训主题开展了校级层面的研训展示活动,其中数学组、语文高段教研组参加了县级层面的研训展示活动。高段数学组在原先生态课堂框架构建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合作学习更多停留在表面等现状,本学期确立了“生态课堂背景下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的研训主题。教研组全体成员着力于以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小组的深度合作。本次研训活动展示的课例是六年级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执教的班级为六(5)班。教研组旨在以六(5)班较为成熟的小班化课堂为典型,突出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规范培养的重视度,规范和深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这节课上,裴燕老师以前置性学习与课内学习单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两大版块来构建简约课堂,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是完全以学生学习为主轴的课堂教学。数学教研组从目标达成、时间分配、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与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等几个维度进行观课、评课。最后各教研组围绕六(5)班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尤其是学生小组合作的规范性和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进行点评和交流。
高段语文组的研训活动共分四个环节。首先由任朝红老师对“关注语言,习得方法”课题的提出从时代背景、课堂存有问题、学科现状几点进行分析,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课堂精讲精炼,体现30+10的时间分配,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轴的课堂教学,强化自主、合作学习,使语文课堂朝着“生本教育”、“学本课堂”、“自主构建”的方向发展。接着是基于课题的课例展示。张萍老师的课紧紧围绕“关注语言、习得方法”两大板块进行构建。课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通过表格梳理法,输出本文的核心要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菜单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支架,便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避免一问一答的繁琐分析。通过聚焦文本的核心点,聚焦有深刻内涵的言语点,聚焦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的共振点,以及适时适当的课外的拓展,增加厚度,使教学逐步走向立体、深邃。最后的一个片段练写,抓住文本的核心要点,习得言语表达形式,最终使语文教学的本位目标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
3.教研课题立成效
本学期县级数学组、英语组与语文组的团体课题也纷纷结题,并荣获县一、二、三等奖,成绩斐然。学校各个教研组又进行了县、市级课题申报与立项,各个教研组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了具体的阶段性实施方案。各个教研组紧紧围绕课题进行课例研讨,着力在体现学科特色上进行了细节优化,最终让课题常态化。
4.网上教研,浓氛围
规范网络管理,本学期继续丰富网络教研的各版块内容,加强共同体板块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浓厚研修氛围,处理好“传“与”用“的关系,开展集中教研后续跟进行动与传统教研的对接。县教研室举行了A类学科行动小组教学研讨。此后老师们优纷纷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交流,气氛极其浓厚。在与县级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名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艺术,从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细化教学常规过程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业务检查重平时
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方式比较灵活,注重日常的业务检查与指导,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抽查,期中期末各一次普查,并能做到及时反馈。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复查”四步走的方式,使得教师的各项教学业务工作在平时就落到实处,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求实创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大面积开展推门听课制,立足于常态课质量的有效管理,以生态课堂创建为导向,开展全员常态课听课评课活动,每周青蓝教师挂牌课,学期名师展示课活动,使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听课务实有效。
2.规范常规做保障
我们严格要求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质量管理处继续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教学常规最薄弱的几个环节:如教学计划中的学情分析、后进生辅导措施,试卷分析,教学反思、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等。学校教学部门分别作出明确细致的指导与规定。全体教师都能按照教学部门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向课外辅导与作业批改要效益。经过全体教师的协作努力,本学期我校在学科教育教学抽测中,成绩斐然。
3.教学管理提质量
本学期我校重点抓课堂教学管理,通过开展有关生态课堂的创建活动求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一是学校质量管理处加强日常教学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二是不断创新质量监控方式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质量;三是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反馈教学情况;搜集、整理、研究学情;四是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五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六是重点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为毕业班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
4.改革备课方式,实施模块备课
改革备课方式,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施模块式备课。要求教师依据生态课堂模块进行二次备课。探索与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模式,注重提炼,形成规范与流程。
三、以生为本——抓养成教育,促学生礼仪文化建设
我校以“在阳光中生活,学会做人;在自信中成长,学会做事”作为价值导向统领学校德育工作,以礼仪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体验创新活动为载体,以校外德育基地、家长学校为依托,扎实做好了各项德育工作和大队部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德育目标,营造快乐、和谐的育人氛围。
(一)从“基本常规“入手,强化队员良好习惯
1.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学校坚持班制升护旗制度。由4-6年级的中队承担升护旗,开学后每周轮换。每星期五,由辅导员推荐出在本周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作为升旗手的候选人上交大队部。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升旗手的荣誉感也促进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2.坚持学生行为规范专项教育。本学期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每月提出教育中心,每周提出教育要求,逐一落实。每周由德育处进行抽查。另外,一年级养成教育有成效,大部分一年级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早读和午读,纪律良好。排队速度比以前有进步,特别是中午排队在小干部的带领下快速排队,并大声与老师问好。广播操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完成。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