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加班做样子,领导不走我不走,形式主义加班何时休?
最近,办公室的小王很苦恼。
老婆在私企,每天工作很忙,家里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都需要接送,自己工作早就干完了,本想到点就能按时下班。
奈何局长办公室的灯还开着,办公室主任也还没走,同事们也都还在埋头苦干,已经六点半,早过了下班时间了,大家还没有丝毫要下班的意思。
自己提前走吧,怕领导有意见,说自己不讲团结、没有奉献意识,也显得自己特立独行。
不提前走吧,家里孩子顾不上,夫妻关系也受影响。况且活干完了在办公室干耗着,看着时间滴答滴答地流走,心里也怪难受的。
这种烦恼不只小王会遇到。
曾几何时, “被动加班”“坐班不做事”的现象,在有些单位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儿,让干部职工苦不堪言。
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科长的灯就不敢关,科员也得干等着。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加班加点,无可厚非,彰显的是责任与担当。
但是,“陪加班”“被动加班”“加班给领导看”“加班仅仅是干等做样子”……
这无疑会让加班成为“形式主义”的秀场。
那么,为何形式主义加班的现象在不少单位屡见不鲜呢?
怒刷存在感
曾经,单位有个同事A君,习惯于“眼睛向上看”“领导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总是在各种有领导在的场合刷存在感。
为了表现出对工作很上心、干工作很辛苦,每次他几乎都是单位最后一个下班的。
特别是当单位主要领导办公室的灯亮着时,他都会自觉留下来“陪加班”,以搏个好印象。
领导加班如果有什么需要,他会及时出现“救急”,跑个腿,查个资料,不自觉让领导“厚爱三分”。
待加班结束,他有时还会发个“图文并茂”的朋友圈:今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材料的第三稿终于完成了。
他这种怒刷存在感的方式,表示自己对工作很尽责,又一次加班到深夜。
同时,他常常也是单位最后一个去食堂吃饭的,每次我们都吃完从食堂出来了,A君“灰头土脸”“气喘吁吁”地跑到食堂用餐,好不辛苦。
其实,A君所在岗位工作任务相对较为轻松,说直白点,上班时间都没啥任务,更没啥班可加的。
有很多次,工作时间也好、加班时间也好,我看到A君都是在那里不做事、干坐着、玩手机。
可为什么他总是单位“最忙”的那个?
因为在他眼里,认为这样的“加班”能博得领导欢心,会让领导看到辛苦、受到感动,能给其前程带来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领导那里收到的反馈也是正面的。每次大会小会,领导都对他的“敬业”精神表示赞赏,号召大家要向他学习。
畸形“加班文化”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形式主义加班是不对的。但是,受周边氛围感染,不得不“陪加班”。
有的单位,有一种畸形的“加班文化”:单位领导简单地用工作时长来衡量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号召大家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多把精力花在事业上。
特别是有的领导,喜欢表扬某名职工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主动放弃休假”“亲人去世都没回家”,还通过新媒体大肆宣传这样的事迹……
潜移默化中,在单位就形成了一种“加班光荣、加班有表扬、加班是负责,按时下班可耻、按时下班是工作不负责、按时下班不值得推崇”的偏差价值观导向和不良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不加班就可能会被贴上“事业心不强”“责任感弱化”“不追求进步”等标签。
所以,很多人是不得不“陪加班”。
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大领导办公室灯亮着在加班,那么,其他领导也不敢按时下班。相应的,普通职工更不敢正常下班,他们都会有事没事待在办公室里“等下班”。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在“磨洋工”“出工不出力”,但是,谁让单位氛围是这样呢?
“强制性”加班
有的单位领导,家在外地,仕途上还有上升空间,事业心责任感很强,是典型的“工作狂”。
并且,他们很喜欢在上级面前“刷存在感”,很喜欢在工作中追求亮点、特色、先进经验,为了自己的晋升提拔一级压一级,层层传到工作压力。
因此,你会看到,无论是八小时以外,还是节假日,领导几乎是“以单位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
但有的领导有个特点,就是自己在加班的时候,如果手底下没有人干活,或者其他人办公室没人“陪”,就会觉得不开心。
在他们意识里,自己好歹也是个领导,怎么成了单位最忙最累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人呢?
所以,最后单位会有这样的潜规则:在领导加班的时候,必须有一两个下属在领导之后下班。
虽然,这种“陪加班”的基本都是坐班不做事,干瞪眼、做样子,没有干任何实质性工作。
但是,“强制性”加班,很容易让职工产生“抵触”心理。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工作热情,那么,势必会影响单位的整体效益。
朋友B君,就是这种“强制性”加班的受害者。
刚毕业参加工作时,自是满腔热血,什么都想干好,什么都想得到表扬。
因此,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向来是来者不拒,加班加点出色完成。得益于B君的认真履职,每次上级的督导考核,B君所在单位都能获评“优秀”。
可是,凡事无绝对。有的时候,事情做得太好了,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
这下,B君“工作认真负责”“肯吃苦”“是年轻一代中不可多得的好干部”等名声在外,引来了单位领导的重视。
而他所在单位一把手,那年正好涉及晋升提拔,干工作非常拼,而又想拉个人陪着加班。这下,B君名正言顺成为了那个“陪客”。
几个月之后,B君自感身体吃不消,从此工作劲头也大大减弱,对这种现象大为抵触,开始干工作磨洋工……
上述作秀式、无奈式、被迫式加班,着实令人心累。
明明事情已经做完了,明明可以准点下班回家过生活,明明待办公室也只是大眼瞪小眼虚度光阴。
却不知不觉被自己的个人欲望所控制,被单位的氛围所推动,被领导的私欲所强迫,从而“陪领导加班”,机械式坐在办公室“挑灯夜战”,直至“灯枯油尽”……,导致身体累,心更累。
对于体制内来说,形式主义加班,其实也是一种领导检验干部忠诚度的方式。通过层层筛选,留下的都是忠诚度高、严格执行领导指令的体制内中坚力量。
这种形式主义之风,也造成为了出亮点、出政绩,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挖空心思给基层施压的后果。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知》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希望借着落实《通知》精神,也能好好刹一刹这股“摸鱼式加班”“形式主义加班”的歪风。
- 如有疑问请刷新本页面,或联系主编、网页底部邮箱,当天回复
- [公文写作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